水仙,水仙的功效与作用

2025-10-09 18:06:01
admin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水仙 | 中药图典

水仙

Shuǐ Xiān

别名

水仙花、金盏银台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用于腮腺炎,痈疖疔毒初起红肿热痛。

英文名

Bulbus Narcissi Chinensis

始载于

毒性

有毒

归经

药性

药味

辛、苦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仙

【拼音名】 Shuǐ Xiān

【别名】 水仙花

【来源】 石蒜科水仙属植物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以鳞茎入药。春秋采集,洗去泥沙,开水烫后,切片晒干或鲜用。

【性味】 苦、辛,寒。有小毒。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用于腮腺炎,痈疖疔毒初起红肿热痛。

【用法用量】 3~4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水仙

【拼音名】 Shuǐ Xiān

【英文名】 Bulbus Narcissi Chinensis

【别名】 金盏银台

【来源】 为石蒜科植物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var. chinensis Roem.的鳞茎。春、秋采挖较佳。将鳞茎挖起后,截去苗茎、须根,用开水潦后,晒干;或纵切成片,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扁平直立,质厚,长30~45cm,宽1~1.8cm,先端钝,全缘,上面粉绿色。花茎扁平,约与叶等到长;花4~8朵,排列成伞形花序,花香,直径2。5~3cm,花被高脚碟形,裂片倒卵形,扩展而外反,白色;副花冠浅杯状,淡黄色;雄蕊6;子房下位。蒴果胞背开裂,由绿色转至棕色。花期冬季,果期次年4~5月。

【生境分布】 多栽培于花圃、家庭中。主产广东、福建。

【性状】 鳞茎呈圆形,或微呈锥形,直径4~5cm。外面包裹一层棕褐色的膜质外皮,扯开后,内心为多数相互包裹的白色瓣片(鳞片)。质地轻。

【化学成份】 含伪石蒜碱(pseudolycorine)、石蒜碱(lycorine)、多花水仙碱(tazettine)、漳州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

【性味】 性寒,味甘、苦;有毒。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用于痈肿疮毒、虫咬、乳痈、鱼骨鲠喉。

【备注】 水仙的花亦供药用。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药百科

按分类查药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导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熄风药

开窍药

补益药

固涩药

外用药

按归经查药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心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按药性查药

温性中药列表

平性中药列表

寒性中药列表

凉性中药列表

热性中药列表

按药味查药

甘味中药列表

苦味中药列表

辛味中药列表

酸味中药列表

咸味中药列表

涩味中药列表

淡味中药列表

按名称查药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药方剂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药电子书

《本草纲目》

《神农本草经》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学》

中药相关

中医百科

中药图典

有毒中药列表

药品百科

归经

四气

五味

中成药百科

出自A+医学百科 “水仙”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6%B0%B4%E4%BB%99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水仙”的留言: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1个分类: 中药材

Copyright © 2088 2015女排世界杯_法国世界杯夺冠 - pgcn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