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日寇为什么一直没有攻占陕西、甘肃、西藏等地

2025-10-26 17:00:30
admin

日本侵华战争始末:为何这六个省份始终未被攻陷?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战败投降,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肆虐了整整14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日军铁蹄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最终占领了我国21个省和5个直辖市,总面积超过600万平方公里。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然而,在广袤的中国版图上,仍有几个省份始终未被日军完全占领,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西藏,以及后来并入四川的西康省。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是放弃了对这些地区的进攻吗?事实恰恰相反,日军曾多次试图攻占这些地区,但最终都铩羽而归。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酷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屏障

西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给日军带来了巨大挑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空气中的含氧量仅有平原地区的60%,日军士兵在此行动时常常呼吸困难,连正常行走都成问题,更遑论作战。甘肃、新疆等地广袤的戈壁沙漠中,干燥的气候和漫天的风沙让来自湿润岛国的日军士兵苦不堪言。

更严峻的是,这些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青海、西藏的冬季往往持续半年之久。日军不仅难以适应这种极端气候,其修筑的军事工事也因施工期短而质量堪忧。加之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缺乏日军急需的战略物资,即便有矿产资源也难以在短期内开发利用,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日军的侵略动力。

二、复杂地形构筑天然防线

展开全文

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四川盆地四周环山,西康地区更是山高林密,这种地形极有利于防守作战。陕南地区与四川接壤,同样山峦起伏,日军在此常常迷失方向,非战斗减员严重。

即便是相对平坦的关中平原,虽然便于日军机械化部队展开,但占领后的防守却成为难题。广袤的平原需要大量兵力驻守,这给兵力本已捉襟见肘的日军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国民政府在此部署了重兵防守。陕西作为重庆的北方门户,同样驻守着精锐部队。更令日军忌惮的是,八路军总部就设在陕西。面对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日军屡屡吃亏,不敢轻易进犯。

四、日军战力日渐衰竭

随着战争持续,日军战线过长的问题日益凸显。从东北到华南,日军在各个战场都遭遇顽强抵抗。到战争后期,日军兵员素质急剧下滑。据统计,1938年日军士兵平均身高1.66米,体重56公斤;而到194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降至1.46米和47公斤。此时的日军已是强弩之末,根本无力再向西北扩张。

五、西北军民的英勇抗争

西北人民在艰苦环境中磨砺出的顽强性格,在抗战中得到了充分展现。面对侵略者,西北军民同仇敌忾,誓死抵抗。这种全民抗战的态势,使得日军望而却步。

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陕西、甘肃等六个省份在抗战中得以保全,为中国抗战保留了重要的战略后方。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意志,也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真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2015女排世界杯_法国世界杯夺冠 - pgcn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